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地黄丸的“大家族”,你都了解多少?

发布日期:2023-08-2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南部战区总医院 邓敏佳

地黄丸

说到补肾神药,大家都会想到六味地黄丸,特别是老年人都把它当作保健品,长期在服用。但是叫地黄丸的诸多,大家是否都选对呢?地黄丸的“家族”中,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剂,衍生出多种地黄丸,适应症与功效都有不同。

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六味地黄丸


来源

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出自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钱乙。

有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前贤张仲景《金匾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您以为如何?”

这位大夫听了,恍然大悟,连声道:“原来如此!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令人佩服!”

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众所皆知的著名中成药。

组成

熟地黄、山萸肉(制)、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6 味药组成。根据中医理论,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是为“三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配以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共为佐使药。三药相配,是为“三泻”。各药合用,使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乃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之剂。

功效

适用于阴虚证,以滋补肾阴为主,具有滋阴补肾填精。

典型症状

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


杞菊地黄丸


来源

出自明代眼科医家傅仁宇的《审视瑶函》

组成

由六味地黄丸加入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是养肝的,菊花是清肝热、滋阴明目的,适合急躁易怒、眼睛肿痛、视物模糊的患者使用。

功效

适用于肝肾阴虚

典型症状

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羞明畏光,迎风流泪,眩晕,耳鸣等。


知柏地黄丸


来源

出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

组成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两味中药。它们是清肾火的,适合阴虚火旺、烘热汗出、爱发脾气的患者使用。

功效

适用于阴虚火旺

典型症状

潮热盗汗,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牙痛,耳鸣,遗精梦泄等。


桂附地黄丸


来源

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组成

由六味地黄丸加入肉桂、炮附子而成,它既可以补肾阴,也可以温肾阳,适合既有肾阴虚又有肾阳虚的患者使用,是阴阳双补的药物。

功效

适用于肾阳不足

典型症状

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增多,夜间明显,肢体浮肿等。


明目地黄丸


来源

出自《万病回春》

组成

由六味地黄丸加入菊花、枸杞子、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而成。既涵盖了杞菊地黄丸的菊花和枸杞子,又有了归芍地黄丸的当归和白芍,加上了疏肝的蒺藜,和清肝火明目的石决明。不仅能明目,还能滋养肝血,清肝炎,适用于肝肾阴虚更为严重的情况。

功效

适用于肝肾阴虚

典型症状

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夜盲等症。

归 芍 地 黄 丸

来源

出自明代秦景明的《症因脉治》

组成

是由六味地黄丸上加入当归、白芍而成,它们有助于补血活血,养血柔肝。


功效

适用于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典型症状

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瘦痛、足跟疼痛等。

麦 味 地 黄 丸


来源

出自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

组成

是在六味地黄丸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而成,它们的功效主要是润肺敛肺,适合于肺阴虚的患者,如有久咳、久喘,包括肺结核有肺阴虚表现的患者使用。

功效

适用于补阴祛邪,可滋肾养肺。

典型症状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等。

六味地黄丸如今是广泛应用的滋阴补肾药物,其药理之多,主要作用有:

1、增强人体免疫力;

2、降血压;

3、降血糖;

4、对肿瘤抑制作用;

5、抗衰老;

6、抗疲劳;

7、调节内分泌系统作用;

8、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信大家对以上的功效都有所了解了,但“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少吃,如果必需要吃,最好经专科医生先辨证后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地黄丸。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