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吗?它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2型糖尿病正是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一旦出现糖尿病前期,那么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等疾病的的风险也会增高。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血糖正常的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及时进行有效管理,以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的人群,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尿病前期史;
年龄≥40岁;
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缺乏体力活动者;
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有黑棘皮病者;
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1)总分≥25分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风险分层
根据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否合并危险因素,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风险分层:
极高风险人群:HbA1c>6%者;
高风险人群:IFG+IGT人群(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或者单纯IFG或IGT合并1种及以上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低风险人群:单纯的IFG或IGT人群。
应依据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低进行分层管理,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预期干预目标可考虑启动药物干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1.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是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推荐糖尿病前期人群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并进行每周>150 min中至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其他还包括戒烟、保证充足的休息(建议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达大约7 h)等。
(1) 合理膳食
建议合理平衡膳食。每日所需总热量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摄入富含多不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品,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酸、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且应计入每日摄入总热量。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并不推荐特定的膳食模式:低脂低热量饮食、间歇性断食、地中海膳食、素食等均在短期干预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但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同时监测血脂、肾功能以及内脏脂肪的变化。
限盐、限酒:建议糖尿病前期个体控制血压,每日限盐5 g;不建议饮酒,如饮酒须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 kcal的热量。
(2)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而不依赖于肌肉质量的增加或者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改变。
抗阻运动引起的肌肉质量增加有利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且不依赖于改变肌肉固有的胰岛素应答能力。
2. 药物干预
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获批糖耐量减低(IGT)适应证的药物。
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吡格列酮虽然在我国尚未批准用于糖尿病前期的适应症,但也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
此外,奥利司他在减轻体重和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对于如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痴呆、精神障碍、预期寿命<10 年、独居老年人等情况特殊的人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以个体化对待。
目前,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但大众对其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小编希望能够通过科普,强化大众关于预防糖尿病的理念,对于风险人群能及时引起重视,并实施有效干预,从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