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家中储备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很多人认为药品只要在包装标注的有效期内就可以安全使用,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药品一旦开封,受光照、湿度、温度等因素影响,有效成分可能降解、微生物可能滋生,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其使用期限和保存要点都会发生变化。错误的保存方式不仅可能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何确保药品在开封后 依然安全有效?这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各类药品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与保存要点。
在探讨药品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药品有效期和药品使用期限。
药瓶上印着的有效期,指的是在未开封且按规定条件储存时,药品质量可保持至标注日期。例如,一瓶有效期为2026年12月的药,在未拆封前提下可安全使用至该日期。
药品使用期限则不同,它计算从首次开启包装的那一刻起,药品能保持安全和有效的时间。药物一旦开封,会面临三重威胁:
判断药品是否变质需要观察其外观、气味、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当药品出现发霉、变色、气味或味道改变、糖衣片破裂,片剂或胶囊粘连时,表明已经变质,不应再使用。
瓶装片剂和胶囊剂是家庭药箱中最常见的药品形态。这类药品开封后,使用期限通常不超过6个月。建议采用“6个月或剩余有效期的25%,以先到者为准”的原则。
独立铝塑包装的片剂和胶囊因每个单位都处于密封状态,只要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均可使用。
粒剂和粉剂由于松散干燥、容易吸潮,开封后最好在1个月内用完。若出现吸潮、软化、结块等现象,说明药品已变质,不应继续使用。
特殊保存药品:硝酸甘油片是一种常用的急救药品,它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避光保存于密闭的棕色小玻璃瓶中,开启后每3个月更换新药;如果长期随身携带,由于人体体温和环境因素影响,建议1个月后便更换一次。
液体制剂取用时的关键点:严禁直饮包装瓶,应使用干净的量杯或滴管取用,用后清洗晾干。这一做法可避免口腔细菌污染整瓶药物。
雾化吸入制剂拆去锡箔包装最多保存3个月;打开的单剂量小瓶应立即使用完。同时应避光保存。
01、避光防潮是药品储存的首要原则。药品应远离浴室、厨房等潮湿场所,放在书房抽屉或衣柜上层等通风干燥处。已开封的颗粒剂或粉剂,可用封口夹密封或转移至密封容器中。
02、温度控制同样重要。夏季尤其要避免将药品留在车内,因为车内温度可能在半小时内轻松突破60℃。生物制剂如胰岛素、疫苗等对高温特别敏感,蛋白质结构可能被“烤变形”而失去活性。
03、药瓶内的棉花和干燥剂应在开封后立即丢弃,因为它们会吸附水气,反而加速药品潮湿变质。
定期整理家庭常备药十分必要,建议每3-6个月清理一次药品,及时处理变质的药品。药品开封后,在包装上注明开封时间,以便下次服用时清楚知道是否超过使用期限。
审稿专家: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副主任药师 秦飞
作者: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主管药师 陈四开 尹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