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氟尿嘧啶:从抗癌药到疤痕治疗的跨界应用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氟尿嘧啶是一种经典的抗肿瘤药物,一直以来是多种癌症化疗方案的核心药物。然而,近年来,医学界发现它在治疗增生性疤痕和瘢痕疙瘩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效果。这种“老药新用”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氟尿嘧啶的作用机制、在疤痕治疗中的应用、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帮助您科学认识这一药物的多面性。

氟尿嘧啶的起源:从抗癌到治疤

氟尿嘧啶是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它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瘤。。

近年来,研究发现氟尿嘧啶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增生性疤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正是由于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所致。因此,局部注射或外用氟尿嘧啶逐渐成为疤痕治疗的新选择。

作用机制:为什么氟尿嘧啶能治疤痕?

1. 抗癌机制:

氟尿嘧啶在体内经酶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减少胸腺嘧啶核苷生成,导致 DNA 的生物合成受阻:此外,氟尿嘧啶还可转变为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干扰 RNA 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代谢物 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及甲氧基四氢叶酸可与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形成三联复合物,抑制 DNA 的合成。从而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

2. 抗疤痕机制:

- 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疤痕形成的关键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胶原蛋白,氟尿嘧啶能选择性抑制这些细胞的生长,减少胶原沉积。

- 促进胶原重塑:它还能增加胶原酶的活性,帮助降解过度堆积的胶原纤维,使疤痕变软、变平。

氟尿嘧啶在疤痕治疗中的应用

1. 适用范围:
增生性疤痕(如烧伤、手术后疤痕)、瘢痕疙瘩(常见于胸、肩、耳垂等部位)、肥厚性痤疮疤痕。

2. 局部注射

根据《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具体的浓度和注射剂量会根据疤痕的大小、厚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通常单用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用一次性1 ml 注射器抽取曲安奈德(10 g/L)和 2.5%的氟尿嘧啶注射液,比例为 3∶1 ~1∶1,混匀使用,单次最大用药剂量为曲安奈德2 ml,氟尿嘧啶0.5 ml,皮损过大过多者,应分次治疗,每10 ~ 14天注射1次,如有针眼未愈或药物未完全吸收,注射周期可适当延长至15 ~ 30 天。

3. 外用制剂

- 5%氟尿嘧啶乳膏:适用于较表浅的疤痕,每日涂抹1-2次,需持续数月。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尽管氟尿嘧啶在疤痕治疗中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

局部反应

- 疼痛:注射时可能引起短暂刺痛,合用利多卡因可缓解。

- 红肿、溃疡:高浓度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需调整剂量。

全身性反应(罕见但需警惕)

- 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大剂量使用,局部治疗极少发生。

- 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全身用药时常见,局部应用较少见。

禁忌症

-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对氟尿嘧啶过敏者禁用。

氟尿嘧啶 vs 传统疤痕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优点

缺点

氟尿嘧啶注射液

精准抑制疤痕增生,复发率低

需多次治疗,

可能疼痛

糖皮质激素注射

见效快,

缓解瘙痒

可能致皮肤萎缩,色素脱失

激光治疗

改善疤痕

颜色和质地

费用高,

需多次疗程

手术切除

彻底去除疤痕

复发率高,

可能形成更大疤痕

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1. 氟尿嘧啶治疗疤痕会留疤吗?

不会。正确使用可减少胶原过度沉积,反而使原有疤痕变平、变软。

2. 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 避免阳光暴晒,防止色素沉着。

- 如出现严重红肿、溃疡,应及时就医。

3. 多久能看到效果?

通常2-3次治疗后可见疤痕变软,完全效果需3-6个月。

结束语

氟尿嘧啶从一种传统抗癌药“跨界”成为疤痕治疗的新选择,体现了医学的不断创新,为疤痕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考虑其用药安全性,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陈敏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