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皮试:这个‘小动作’能救命!除了青霉素还有这些...

发布日期:2025-07-1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黄春和

相信很多人去医院都曾遇到过一件事——皮试,就是打针前护士在你胳膊上轻轻扎一下,看看会不会起个小包的那个检查。可别小看这个“小动作”,它可是能救命的关键步骤!

一、皮试是什么?

皮试全称“皮肤敏感试验”,就像用药前的“安全警报器”,是通过将微量药物注射至皮下或皮内,观察是否发生局部过敏反应的检测方法。其核心目的是预测“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这类反应通常在用药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可能危及生命。

二、为什么要做皮试?

救命作用:

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率高达10%,而皮试能提前排除97%-99%的风险。


法律要求:

国家规定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必须皮试,且停药72小时以上需重新检测,头孢类在特定情况下也需检测。


个体差异:

适用于过敏体质、有药物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人群。

(图片来自摄图网)

三、哪些药物必须做皮试?

根据《中国国家处方集》及临床指南,以下药物需严格皮试:

  1. 青霉素类:青霉素G、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无论口服或注射,均需皮试。
  2. 头孢菌素类:虽常规不推荐皮试,但若患者有青霉素严重过敏史,或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仍需检测。
  3. 生物制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注射液、白喉抗毒素等,因异种蛋白易引发过敏。
  4. 有机碘造影剂:碘海醇、泛影葡胺等,做CT/MRI前须皮试。
  5. 中药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等。
  6. 其他高风险药物:普鲁卡因、右旋糖酐、鲑鱼降钙素注射液、门冬酰胺酶等。

四、皮试全过程大揭秘

部位选择:前臂内侧(无瘢痕、炎症),皮肤薄且易观察。

消毒方式:用75%乙醇消毒,对酒精过敏者改用生理盐水。

注射方法:皮内注射0.1ml,形成直径3mm皮丘。

观察时间:观察20-30分钟,记录结果。

五、怎么看结果?

没事儿(阴性):就一个小红点,直径不超过5mm。

有问题(阳性):会起个大包(≥1cm),伴瘙痒或伪足,像小螃蟹似的。

青霉素皮试阳性(图片来自摄图网)

五、这些药会影响皮试结果

最近在吃这些药的朋友要注意:

药物类别

代表药物

停药时间要求

干扰机制

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1代72h,2代7天

抑制组胺释放,掩盖过敏反应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普萘洛尔

≥24h

增强组胺释放,导致假阳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24h

增加缓激肽,引发非特异性红肿

六、皮试结果≠终身判决!常见误区破解

皮试阳性=终身禁用?

真像:IgE抗体可能随时间衰减,部分患者5年后敏感性降低,可再重新评估。


头孢类药物必须做皮试

真像:仅限高风险人群(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或说明书明确要求时需检测。


皮试阴性绝对安全

真像:即使阴性,仍需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因仍有1%-3%的速发型过敏风险。


七、技术革新:无痛皮试的未来

传统皮试因疼痛感强(真皮层神经丰富)饱受诟病,近年推出的“无痛皮试”技术(如腕带透皮给药),通过皮肤渗透完成检测,5分钟出结果,假阳性率更低。尽管尚未普及,但为儿童、疼痛敏感人群提供了新选择。

皮试看着麻烦,却是守护用药安全的重要防线,多花一些时间,忍一下“小疼”,可能就避免了大危险。下次遇到医生让做皮试,可别再嫌麻烦啦!


审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夏志高

作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黄春和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