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有认错东西的时候,像看错饮料标签,或是把双胞胎认混。在医药领域,也有这样的“脸盲”情况。
比如处方单上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两个药名仅一字之差,实则藏着天壤之别。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对“医药双子星”,看看它们是如何守护我们健康的。
丹参的“前世今生”
从传统草药到现代药物
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丹参是备受推崇的药材。
早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它就被列为上品,还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
一直以来,中医师常用它来调理血脉、止痛化瘀。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借助超临界萃取、色谱分离等技术,精准提炼出丹参的核心成分,研制出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这不仅让丹参从草药转变为现代药剂,也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核心差异
双胞胎兄弟的不同“技能”
虽然同属丹参家族,但这两种药就像性格不同的兄弟,在成分、功效等方面各有特点。
成分组成:“多元活力体”与“稳定化合态”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它由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D等多种游离酚酸成分组成,这些成分活性强,能协同发挥药效。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镁,本质是酚酸成分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盐,化学性质更稳定,起效成分主要是其中的镁离子。
功能主治:精准针对不同疾病

医保政策:报销范围有讲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仅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单次住院最多支付14天(协议有效期: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协议有效期: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溶媒选择:用对溶剂很关键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仅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这是因为经过临床试验发现,用氯化钠溶液稀释时,药物稳定性好,且不会出现配伍反应。而5%葡萄糖注射液与之配伍的临床数据较少,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使用。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媒选择可灵活,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都可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基础疾病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溶媒。
用药安全
三方协作保药效
丹参多酚酸与丹参多酚酸盐这对“医药兄弟”虽疗效显著,但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规范。
患者:用药前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过敏史和基础疾病;用药期间如果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护下使用。
医生:开处方时要仔细核对适应症,避免因为药名相似而用错药,导致医保报销出现问题。
药师:审核医嘱时,要重点检查适应症是否匹配、用法用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禁忌证,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只有医生、药师和患者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让这对“医药兄弟”在守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治疗作用。
药师总结
“孪药分辨”四要点
脑梗选酸心选盐,
溶媒选盐保安全;
医保天数看诊断,
三方把关才保险!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李辛未
审稿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冒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