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安慰剂是一种什么药物?可用来治疗哪些病?

发布日期:2023-03-2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吴佳欣

胖虎最近1个月以来总是头痛失眠,晚上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这天,他听说隔壁镇有一个道士能治百病,只要戴上这位道士赠予的玉坠,便能强健体魄。于是胖虎便乘车前往,求得玉坠。果不其然,只要有玉坠在身旁,晚上都睡得特别香,白天也活力充沛。


但其实这块玉佩并没有疗效,而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

安慰剂效应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安慰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195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比彻分析了15种安慰剂的临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

2010年的一项系统回顾发现,安慰剂对于疼痛、恶心、哮喘、抑郁、恐惧、帕金森等踩在生理和心理神经疾病边界上的病有疗效。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安慰剂在临床治疗上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从目前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安慰剂效应在精神抑郁症等症状上效果相当明显,对疼痛之类的症状也能产生作用,但效果相对弱一些,而对糖尿病这样的病可能并不起作用。

安慰剂的效果不只是想象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安慰剂和真药一样,激活了大脑中的神经介质,从而调控大脑中管理疼痛和其他感觉的区域。


安慰剂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人们对于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相似。研究表明,安慰剂效应受多种生物化学系统所调节,如安慰剂镇痛效应受内源性阿片系统调节,还与大麻素、催产素和多巴胺的释放有关,且与疼痛相关脑区激活水平的降低有关,涉及到脑内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机制。

预期理论认为安慰剂效应是由可意识到的预期所介导,个体对治疗效果的积极预期可以产生安慰剂效应。比如告知患者所使用的药片(其实是淀粉)是一种可减轻疼痛的镇痛药,患者产生镇痛预期,诱发安慰剂镇痛反应。

条件化理论则认为安慰剂效应是一种条件反应。比如将安慰剂与有效药物配对使用多次后,即使单独使用安慰剂也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即安慰剂为条件刺激,患者症状缓解(安慰剂效应)为条件反应。

此外,还有社会、个体和多种因素也是影响安慰剂效应的重要因素。若能综合考虑并系统调节这些复杂因素,将有利于优化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与新药

对新药研究来说,安慰剂效应不止是种令人惊奇的现象,更会造成研究方法上的麻烦。比如对于肿瘤等疾病,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研究者必须想尽办法排除被试的期待造成的影响,这样才能确定,观察到的效应里哪些真的是干预造成的结果。因此,“双盲实验”是测试新药的标准,即:有两组患者,一组用安慰剂,一组用新药,对比疗效。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用的是安慰剂还是新药,从而客观评价新药的药效。

总而言之,对安慰剂效应的不重视,这在过去很普遍。但对于现在而言,在临床试验中最小化安慰剂效应,同时在临床日常中利用并且最大化安慰剂效应,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应是所有治疗的目标!


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杨秀娟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