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以毒攻毒?毒药也能治病

发布日期:2022-07-04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周信贤

“毒”这一字,在现代人们的眼中,就是一种会危害生命健康的物质。但是,中医对于“毒”的看法,与现代的医学有所不同,在秦、汉以前,古人把一切药物都称为“毒药”,古书也有记载说提供医疗的物资,往往为“毒”物,毒即是药,药即是毒。

“毒”在古人的理解中,是指药性,即是药物的偏性。《类经》中有写道“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医就是通过药物的偏性,以偏纠偏,纠正人身体出现的偏差,恢复阴阳平衡,这也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发现更多药性平和的药物,越来越多的药物成为食疗佳品,“毒物”的叫法已经不再适用,“毒”的范围也在不断缩小。


现在被称作“毒药”的中药,一般是指药性猛烈,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相近的药物。因此,中医所运用的以毒攻毒法,一般就是指用毒性较大的药物来治疗疑难杂症。

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常见于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肿瘤这一说法,而与肿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相似的记述有积聚、癥瘕、痞气等。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湿积聚、邪毒蕴结是发病的重要机制,而活血化瘀、散结通络则为治疗肿瘤的重要原则。肿瘤的治法早在《内经》中已经有记载道:“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可以看出治疗肿瘤时,首要任务是祛除肿瘤。


常用以毒攻毒的药物

斑蝥、全蝎、水蛭、蜈蚣、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生附子、雄黄、朱砂、砒石等等。在《普济本事方·卷三》中就有提到,硇砂、水银治肉积,水蛭,虻虫治血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另外,一些治疗肿瘤的古方,至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六神丸,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制蟾酥、明雄黄组成,其中蟾酥、雄黄有大毒,但对积毒、痰核效用明显,另外蟾酥、冰片善止癌痛,而蟾酥、珍珠、雄黄又能解毒,能治一切恶疮、痈疽。六神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白血病,消化道晚期肿瘤,食管癌等。


除了治疗肿瘤外,以毒攻毒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由于邪气入侵,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痹证病延日久,历节久痛,湿凝为痰,血停为瘀,或与外邪相合,邪毒停留于筋脉,形成顽痹。《重订通俗伤寒论》指出:“邪毒停留也,法宜以毒攻毒。”古代医家在治疗久病难愈的顽痹时,多用以毒攻毒的治法,善用“毒药”搜风剔络,化瘀定痛。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毒药物主要分为乌头类、藤类以及虫蛇类药物。其中,乌头类药物治疗痹症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记载,是治疗痹症临床用药的基本药物,也是治疗风寒湿痹的佳品;而藤类药物善走经络,祛风通络能力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雷公藤,也被称为断肠草,民间多用于杀虫,后来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后,也应用在肾脏病的治疗中;还有一类是虫蛇类药物如蜈蚣、全蝎、蕲蛇等,能走串通达、搜风通络,外达皮肤,内走脏腑,善治痹证久治不愈之顽痹。

以毒攻毒


虽然在临床上有较大的风险,但在治疗疑难杂症和顽疴痼疾中往往可奏奇功,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相近,对这些药物的炮制、用法用量以及适应症就必须严格把控。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