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常用退烧药:这八类人不宜服用

发布日期:2022-05-0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惠东县人民医院药师 刘菊媚

布洛芬

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神经痛、经痛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除此之外,还可用于缓解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发热。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并列为解热镇痛的三大支柱药物,目前FDA仅推荐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但是相比之下布洛芬的抗炎效果和解热效果都比较突出,并且不良反应也不明显,已经成为全球销量最好的非处方药之一。

如今,布洛芬已成为家中常备的药物,虽然布洛芬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之一,但仍需要注意一些用药方面的问题。因此,关于布洛芬,你了解多少?


布洛芬的使用剂量

对于不同剂型的布洛芬,不同年龄层的人的使用剂量也不尽相同。


---成人:

口服最大限量一般为2.4g一日,若持续疼痛或发热(体温超过38.5℃),严格按照每4~6h用药一次;其中,布洛芬的缓释剂型,适用于12岁以上的人群,服用一次药效可以持续12h,每天早晚一次即可。


---儿童:

口服剂量按5~10mg/kg,若持续疼痛或发热(体温超过38.5℃),可每4~6h用药一次,24h不超过四次。其中,口服去热剂无效时可选择小儿布洛芬栓,按年龄确定一次给药剂量,将栓剂塞入肛门中,若持续疼痛或发热(体温超过38.5℃),可每4~6h用药一次,24h不超过四次。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是否可以交替使用?

不推荐。

虽然有数据表明对布洛芬与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比单一任何一种的降温效果较好,但更多研究者指出机体通过谷胱甘肽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毒一氧化代谢物结合从而将其转变为无毒物,且谷胱甘肽还可减少对乙酰氨基酚在肾髓质的蓄积,而布洛芬具有抑制谷胱甘肽合成和前列腺素产生的作用,两药交替使用可能造成肝肾毒性,尤其是在患者有脱水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肝肾毒性发生风险会更高,而发热儿童往往都伴有轻到中度的脱水,故不推荐两者交替使用。


切忌超量或长期使用

布洛芬虽然疗效好、安全性较高,但是仍需严格按照要求服用,不可随意超量或长期服用。布洛芬用于解热时,连续服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镇痛时,连续服用不得超过5天。

若超量或长期使用布洛芬,会使患者产生肾功能衰竭,当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可以随吃随停

布洛芬是消炎药,不需要跟其他药一样按疗程服用,可以在有症状时服用,无症状时停止服用。


无成瘾性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虽有止痛作用,但不同于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不具有成瘾性。


这八类人不宜服用


1、孕期准妈妈

在怀孕早期,由于布洛芬易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故应避免使用布洛芬,如因病情需要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在怀孕晚期,若服用布洛芬,可能引起胎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且还会延长产程,并导致难产。


2、肾功能不全人群

由于超量或长期使用布洛芬会导致肾功能损伤,故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谨慎使用该药,防止加重病情。


3、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人群

布洛芬对于诱发支气管痉挛有一定的潜在作用,还会诱发或者加重哮喘,特别是轻、中度哮喘儿童须禁止使用布洛芬。


4、出血性疾病人群

患有血友病人群服用布洛芬会延长出血时间,并增加出血风险,故此类或其他出血性疾病人群应谨慎使用布洛芬。


5、高血压、红斑狼疮、心功能不全以及水肿人群

服用布洛芬会使患者发生水钠潴留和水肿,且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后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可能。


6、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人群

由于老年人的体质不断下降,可能伴有肝肾功能减弱、动脉硬化、心功能减弱等慢性疾病,所以即使服用正常剂量的布洛芬,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会增大,且可能常年服用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7、涉及消化道溃疡人群

虽说布洛芬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较轻,但服用时仍需谨慎。


8、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人群

布洛芬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对同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过敏的人群,不可服用布洛芬。


服用布洛芬的注意事项

■ 布洛芬要用白开水送服,切忌用咖啡、可乐等;

■ 饮酒会增加布洛芬的胃肠道副作用,可能引起溃疡,故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 为减轻对胃的刺激,建议饭后服用布洛芬;

■ 布洛芬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联用时会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故禁止合用。






审稿专家:惠东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熊锋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