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春暖花开,户外一片生机盎然,然而部分哮喘患者却无暇顾及美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诱因复杂,容易反复发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的哮喘患者高达3000多万人,居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
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核心,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而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气道抗炎。控制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需要长期每天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控制药物还包括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 ICS 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甘酸钠等;缓解药物能迅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气喘症状,通常按需使用。首选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还包括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短效抗胆碱药物、茶碱及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哮喘防治中,非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由于哮喘的发生和持续时间通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治疗哮喘首先要避免过敏原,罹患哮喘的最大危险因素是接触室内过敏原。常见的过敏源有尘螨,花粉,霉菌,烟草烟雾等。因此,预防哮喘,除了合理使用药物之外,也要注意减少与可能过敏原的接触。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经常进行吸尘,清除尘螨,不在家里养宠物,远离烟草烟雾都是科学预防哮喘的办法。
哮喘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哮喘发作,轻者可能迅速自行缓解或用药后缓解,而较严重的急性哮喘发作,则会导致气道阻塞,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患者一旦在家中出现急性哮喘发作,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解除气流受限,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例如采取坐或半卧的姿势休息;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钟3升的高流量吸入氧气,以缓解缺氧的状态;使用上面介绍到的缓解药物来迅速缓解症状;与医院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