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别名香菜、胡荽)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改称”香荽”,后逐渐演变为”芫荽”。其种子(芫荽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香料之一,早在3500年前埃及已栽培。
来源
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的干燥全草。
性状
芫荽多分枝,茎圆柱形,表面淡黄棕色,具纵棱;根细长,多弯曲。叶互生,多回羽状分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边缘具钝齿、缺刻或深裂。伞形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紫色。双悬果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次棱明显。气香,味微辣。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解毒和中。用于麻疹不透,食物积滞,胃口不佳,脱肛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熏洗。
芫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始载于《嘉祐本草》,认为其能“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
药用价值
芫荽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芫荽还具有其他的药用功效,比如它可以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毒,对于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传统方剂与临床应用中,芫荽常作为辅助药材配伍,如民间常用芫荽煮水外洗或内服,助力小儿疹病透发;其理气之功也用于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等消化不适。能辅助应对外感表证、疹出不畅等情况,对肠道菌群调节、黏膜保护也有潜在作用。
食用价值
芫荽是一种常见的调味蔬菜,常用于火锅、凉拌菜、汤品等中。它不仅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香味,还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此外,芫荽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胡萝卜素、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千金·食治》
“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伦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啮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食疗本草》
“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入精神。根发痼疾。”
《本草纲目》
“芫荽辛温香窜,多食令人心烦、耗气损神,虚劳人忌之。”
《医林纂要》
“多食昏目、耗气。”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杨帆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