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对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很多指南提倡尽早使用胰鸟素,不但可以尽快控制高糖状态,而且还可以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以休整和恢复,达到临床上的“蜜月期”。只是现在很多病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因此还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的努力,加大对糖尿病认知的宣传。 |
常用的胰岛素剂型下面主要从作用时间来分类。 INSULIN HEALTH |
|||||||
![]() |
|
胰岛素使用原则 INSULIN HEALTH |
|
1. 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 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 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 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 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 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 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 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 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 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1. 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
![]() |
如何制定胰岛素注射方案
INSULIN HEALTH |
较常用的组合方案
方案1:早晚餐前各打一次预混(诺和灵30R、诺和锐30、优泌林预混); 方案2:三餐前各打一次诺和锐30(而其他预混,如诺和灵30R一般不打三次的); 方案3:三短一中、三短一长:三餐前各打一次短效+睡前一次中效或长效; 方案4:睡前打一次长效(单用或+口服降糖药); 方案5:胰岛素泵:可以24小时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并在泵上预先调查好各时间段的量,一般是内分泌专科才有,100多元/天。 具体什么病人选择用哪些方案呢?有文献认为可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和血糖水平来选择。例如,方案1只打二次也相对较易得到配合,不过11点可能易低血糖,午餐后血糖易高;方案3是最好控制血糖的,较常用,但一天打四次毕竟痛苦,但对于血糖较难控制的也没办法了;方案4每天只打一次,依从性较好,但血糖太高显然无法控制;方案5毕竟贵,一般是住院期间短期用,出院后使用回常规用法。 用量及分配
全胰切除病人日需40~50U,多数病人可从18~24U/天开始,再根据血糖调整。国外主张1型糖尿病按0.5~0.8U/千克,不超过1.0U;2型糖尿病按0.3~0.8U/千克。 早餐多(25%~30%),中餐少(15%~20%),晚餐中(20%~25%),睡前小(20%)。 胰岛素泵:40%作为基础量持续皮下;其他60%,早中晚睡各占20%、15%、15%、10%(我们常只给予三次即三餐前)。 确定该病人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证后,从少量如18U/天用起再根据血糖来调节用量会安全些。临床上更多见的是病人已经使用胰岛素多年,现在效果不好要重新调,或住院期间血糖不好要再调。所以平时更多的是“调”。 此外,一定要注意患者饮食情况,血糖受饮食影响大,若患者饮食不规则,那根本无法调好血糖。一些病人虽规则饮食,但其血糖脆性高,即多一点高血糖,少一点低血糖,也是很难调。 |
胰岛素用法的调整
INSULIN HEALTH |
剂量的调整 先调整饮食、体力活动,血糖稳定后再调胰岛素。 (1)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指标,1个(+)加2U; (2)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需更谨慎; (3)每次调整后,一般应观察 3~5 日; (4)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 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注意 (1)切忌操之过急; (2)一段尿糖调整剂量时要等尿糖变化呈一定规律时再调整; (3) 单独使用短效胰岛素不易使血糖控制理想,当胰岛素≥24U/d时应配合N或P或换预混胰岛素或配合口服药; (4)长期高血糖但尚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自身胰岛功能有一定恢复,此时应及时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5)有两次以上的低血糖发作,但血糖、尿糖高,多见于无症状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应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胰岛素; (6)正常人血浆胰岛素水平为5~20mu/L,餐后50~100mu/L,静滴5~6U可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达20mu/L。 |
注射次数的调整 以利于控制血糖为主。 ⑴ 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 ⑵ 改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1左右,中效可略多; ⑶ 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如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中效为10U+10U,早餐前用。 或短效+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餐前用。 注意: 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 |
品种的调整 关键在于使用技巧。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 |
调整注射部位 应轮流使用不同部位。对于多数人来说,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应避免使用。 |
注射时间的调整 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 分钟注射。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 |
注射器具的调整 器具包括篮芯玻璃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目前前三种用得较多。 |
血糖控制目标
INSULIN HEALTH | |
1.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一般应在半年内完成,如3个月内不达标应联合用药); 2.空腹/餐前血糖:4.4~6.1mmol/L,最次<7.8 mmol/L; 3.餐后2小时血糖:4.4~8.0mmol/L,最次<10.0 mmol/L; 4.老年人可使血糖稍高于目标值2.0mmol/L,以免发生低血糖。 孕妇血糖正常值 (1)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2)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不得超过10.0 mmol/L; (3)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 mmol/L,孕妇不得超过8.5 mmol/L。 |
![]() |
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INSULIN HEALTH | |
空腹血糖高
(1)全日胰岛素用量不足; (2)夜晚基础量不足; (3)黎明现象(清晨3~5点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9点); (4)Somogyi现象(苏木杰现象):餐后2h血糖正常,次晨高血糖,凌晨3点左右血糖最低。 |
餐后血糖高
(1)饮食、运动不当; (2)餐前胰岛素不足; (3)胰岛素不敏感,需加增敏剂。 |
停用胰岛素指征
INSULIN HEALTH | ||
![]() |
1.空腹C-P>0.4nmol/L,餐后2小时 C-P>0.8nmol/L; 2.全日胰岛素量<30U; 3.胰岛素用量<0.3U/kg.d; |
4.应激因素消除; 5.血糖控制理想; 6.肥胖者体重下降。 |
胰岛素副作用
INSULIN HEALTH | ||
1.低血糖; 2.过敏; 3.体重增加; 4.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 |
5.屈光不正; 6.胰岛素性水肿; 7.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与使用不纯胰岛素有关。 |
![]() |
低血糖时的应急措施
INSULIN HEALTH |
低血糖的表现 对于那些没有得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诊断低血糖的标准应该小于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已经属于低血糖的范畴了。发生低血糖时病人常有如下症状: (1)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焦虑、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收缩压轻度增高、饥饿感、流涎、肢体震颤等; (2)神经缺糖症状:可出现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昏、视物不清、思维迟钝、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癖、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增高、痉挛、昏迷,甚至成为植物人。 低血糖症状在每个人可完全表现不同,但在同一个体低血糖症状可基本相似。随着病情发展,低血糖发作可频繁发生,持续时间越长,脑功能障碍越严重。如果未能觉察自主神经警告症状,而迅速进入昏迷或惊厥者成为未觉察低血糖症, 延误诊治, 后果严重, 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如何处理 糖尿病患者出现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吃“糖”,或饮一杯雪碧、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也可吃几块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等。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来治疗低血糖。若服糖5分钟后仍未改善症状,应立即吃更多的糖。10分钟内仍无改善,不要犹豫,立即送医院抢救。当患者出现昏迷时,切忌经口进食,以免窒息。 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血糖过低昏迷了,旁人应该做的事情包括: (1)不要帮病人打胰岛素; |
胰岛素的储存
INSULIN HEALTH | ||
未开封的胰岛素
应在冰箱的冷藏室内(温度在2~8℃)储存,应注意不以放在冷冻室内(-20℃),因为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经冷冻后,其降糖作用将破坏,如果没有冰箱,则应放在阴凉处,必须避开阳光,以防失效,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
已启用的胰岛素
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室温内让胰岛素温暖,这样可避免在注射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随身携带保存4周。 混浊型胰岛素若是被震摇几个小时或是没有适当保存时便可能会形成团块,这时胰岛素就应该丢弃。 |
旅行、出差时
在乘飞机或火车等长途旅行时,应随身携带,而不要放在旅行袋等行李中,更不能放在托运的行李中。 如果不超过1个月,也可不放于冰箱,但应避免药瓶暴露于阳光或高温,温度过低等特殊情况下,且时间不宜过久。 当你住在旅店等有条件提供冰箱场所时,建议储存在冰箱内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