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身体出现疼痛,你有没有自行服用过止痛药?

发布日期:2020-05-26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 程晶

人生难免经历疼痛,它不仅带给我们痛苦,还可能预示着疾病,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信号。很多人在出现疼痛的时,会立刻吃止痛药来缓解不适,那是不是所有疼痛都可以自行服用止痛药呢?我们就从以下几点来看看。

身体出现疼痛,你有没有自行服用过止痛药?


止痛药是什么?

止痛药,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缓解疼痛的药物,包括部分或完全缓解,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注射及外用药物。

疼痛找上我们,我们怎么办?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原因确切的疼痛,比如,女性痛经、牙痛、以及运动造成的损伤,这些原因导致的疼痛,我们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炎症,也能缓解疼痛。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不适,因此不宜空腹服用。

若是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头、胸、腹部位,就不能先自行吃药止疼了。这三个部位的疼痛,通常意味着有病变,常见原因包括:脑内压力过高、心绞痛、胃肠道炎症等。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而不是想着凭借毅力扛过去,或是直接吃药止痛了。

举个例子:比如胃溃疡如果随便吃止痛药,可能没有缓解疼痛,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且胸痛、头痛、腹痛,在急性剧烈疼痛的时候,立即吃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增加医生判断病情的难度,如:腹痛也可能与冠心病有关,比如将不典型心绞痛,误认为是胃痛,在服用止疼药物后,会掩盖病情。除此之外,在有外伤史的时候,也应尽快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

若是癌症患者出现疼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的,常用的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及精神类辅助性药物,其中阿片类属于国家管制药品,应按照医生医嘱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

此外,我们在连续吃止痛药的时间上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在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时,连续服用时间最多5天。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带来的,不仅是止痛效果下降,还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的损害。需要注意的是,合并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止痛药时,需要格外注意,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生及药师,在其指导下服用。

在服用止痛药后,若疼痛反复出现,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可能与疼痛原因复杂等方面有关。我们来看图1,这是面对疼痛时比较合理的做法。

身体出现疼痛,你有没有自行服用过止痛药?


常见疼痛的自我管理

下面,我们针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进行简单叙述。

1、头痛

我们遇到的比较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两大类,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出现偏头痛时,通常服用“性价比高”且副作用较少的止痛药物,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缓慢增加至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的剂量,而且在使用前需要确定自己无任何禁忌症,服用前可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尽量使用单一品种药物,若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或疼痛无法忍受时,则要及时就医,权衡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剂量。紧张性疼痛,在头痛人群中比较常见,能够导致精神抑郁,以及头颈部肌肉僵硬、持续性收缩等,可以通过服用肌肉松弛药物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面对紧张性疼痛时,要寻找病因,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复发风险。

身体出现疼痛,你有没有自行服用过止痛药?


2、腹痛

在面对急性腹痛时,首先考虑的原因自然是消化道疾病。按照部位的不同,通常将腹痛分成上腹痛及下腹痛。急性上腹痛常见原因包括,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等。下腹痛,则需要考虑是否为急性阑尾炎、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在面对上述情况下,不要急着吃止痛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治疗前发作期间,要保持不吃不喝,可采取仰卧位,立起双膝,放松腹部,避免过多搬动患者。一旦考虑可能是消化道穿孔,需要立即拨打120电话,并让患者平躺,稳定其情绪。若患者有呕血情况,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若口腔内有血,要吐出来,不能强行咽下去,避免呛咳的出现。

身体出现疼痛,你有没有自行服用过止痛药?


总之,身体出现疼痛的时,首先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如肌肉痛、关节痛、牙痛,可自行选用非处方止痛药,但老年人除外,老年人往往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自行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发生药物反应;若为原因不明的头胸腹疼痛或者外伤引起的疼痛,则不要盲目地服用止痛药,应立即就医;若是癌痛患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


审稿专家:武汉市第三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赵琳


相关文章

标签 身体疼痛 身体疼痛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