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中药安全使用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发布日期:2020-11-02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黄晓怡、梅全喜

《本草纲目》谷部二十四卷——赤小豆善治恶疮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时珍曰]:……陈自明妇人良方云:予妇食素,产后七日乳脉不行,服药无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当夜遂行。因阅本草载此,漫记之。又朱氏集验方云: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取小豆七七粒,为末,傅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后患恶疮近死,尚书郎傅永授以药立愈。叩其方,赤小豆也。……有僧发背如烂瓜,邻家乳婢用此活之如神。此药治一切痈疽疥疮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则难揭,如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本草纲目》谷部二十四卷赤小豆“发明”


赤小豆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介绍了几个赤小豆治病的民间故事:


宋代名医陈自明的妻子平时都是吃素,在其产后七天,仍然没有奶水,且服了许多催乳的药均无效果。偶然间得到赤小豆一升,便用其煮粥服食,当晚便有乳汁出来,真的是很神奇。这是陈自明从前人本草书籍中看到的记载,经试用显效,便如获至宝地将此方收入由他编写的《妇人良方》中。


在《本草纲目》中还转载了《朱氏集验方》记载的一个故事。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病(即现代人所称腮腺炎),便请道士赞宁前来治疗,赞宁看见宋仁宗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呈现梨形肿大。伴随发热,疼痛,痛苦难受。便取赤小豆四十九粒,研为细末,用水调敷后便逐渐肿消痛止。


后来中贵人任承亮患恶疮频临死亡,尚书郎傅永给他一些药粉让其调水外敷,用药后立刻见效,并用此药治愈。问他此药是何物,被告知就是一味赤小豆。


有个和尚患发背疮如烂瓜,邻家雇佣的奶娘便用赤小豆给他治疗,药到病除,灵验如神。看来,赤小豆治一切痈疽疮疥红肿,不问良性恶性,用水调敷后没有不治愈的。但赤小豆性粘,风干后难揭下,如果加入少量的苎麻根粉末,即不粘了。这一办法很好,让赤小豆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赤小豆植物图


赤小豆得名


赤小豆,又称赤豆、小豆、红豆、红小豆,为豆科植物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以颗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赤小豆全国广为栽培,但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适应性强,一般农田都可栽种。以向阳,土壤疏松,中等肥力(过肥易徒长,结荚少)为好,不宜连作。我国是世界上赤小豆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主要出口国。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赤小豆


另外,市面上易混淆赤小豆、赤豆与红豆和木豆,四者在形状和功效应用上还是有区别的,赤小豆略呈圆柱形而稍扁,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赤豆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民间多称其为红豆其外观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赤小豆与赤豆尽管长相不同种属却相同,同属豆科植物,功效应用相同,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偏凉,功效强些。所以中医入药多用赤小豆,而赤豆偏补,多供食用。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赤豆(红豆)


还有一种红豆,又名相思豆,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广布于热带地区。相思豆性味辛、苦、平,有小毒,入心、肺经,与赤小豆外观不同的是相思豆的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在脐的一端黑色,上端朱红色,有光泽。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之功,适用于疮痈肿痛,腮腺炎等,临床多外用,研未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涂。不宜内服,以防中毒。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相思豆(红豆)


赤小豆与红豆尽管长相不同种属却相同,同属豆科植物,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偏凉,功效强些。所以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偏补,则只供一般食用。


木豆,又名观音豆,为豆科植物木豆的种子,味甘微酸,性温,无毒。赤小豆与木豆的形状区别是木豆呈为扁球形,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著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具有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衄血,便血,疮疖肿痛,产后恶露不尽等。赤小豆与木豆也是同属豆科植物,功效区别为木豆侧重于止血散淤,赤小豆侧重于解毒排脓。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木豆


因此我们在日常应用赤小豆、赤豆、红豆及木豆的时候要学会区分,否则用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药理功效


赤小豆功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关于其功效,《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载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本草纲目》对其功效做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缩气行风,坚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


赤小豆利尿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排脓之功效应用历史悠久,成方较多,如《圣济总录》中赤小豆汤、《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圣惠方》中赤小豆散等。现代研究发现,其治疗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水痘、腮腺炎、炎性外痔、皮肤病等疾病效果良好。


现代研究表明,赤小豆含有糖类、三萜皂苷。还含3-羟甲基呋喃葡萄糖苷、赤豆皂苷Ⅰ-Ⅵ、原矢车菊素Bi、原矢车菊素B3、D-儿茶精、D-表儿茶精、烟酸、核黄素、槲皮素、没食子酸乙酯等成分。其药理作用具有抑制胰蛋白酶作用,还有抑菌作用,20%赤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避孕等作用。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赤小豆草本图


民间偏方


赤小豆广为流传,民间单方、验方临床应用也被证实疗效极佳,比如:


1、治疗乳汁不通


煮赤小豆取汁饮。或者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


2、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一斤鲤鱼1条,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3、治疗肝脓肿


取赤小豆12g,连翘9g,当归12g,加水煎汤,饭后饮服。


4、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赤小豆研成细末,湿润后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隔2~3小时将原糊剂重新调湿润反复4~5次后,重新更换赤小豆糊剂,再次敷于患处。


5、治疗结节性脉管炎


以茵陈赤小豆汤(茵陈、赤小豆、苦参、生薏米等)每日一剂,水煎服,14天为一个疗程。


6、治疗痔疮下血


取赤小豆60g,当归15g,加水煎汤,饭后饮服。


7、治疗黄褐斑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泡参等)每日一剂,15天为一个疗程,效果满意。


8、治疗流行性感冒腮腺炎


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随后用蛋清和冷水,调成粘稠状,摊在沙布上,随后敷在伤处,对腮腺炎的修复很有益处,具有快速消肿的功效。


9、治疗颜面部青春痘


取赤小豆30克,鸡内金10克。先将鸡内金研末,然后按照平常方法煮赤小豆,于赤小豆将熟时,放入鸡内金末调匀,可作早餐食用。


10、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赤小豆30g,草果6g,母鸡1只,调味品适量。将母鸡去毛杂,洗净,同赤小豆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及葱,姜,味精、食盐等,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肉、豆烂熟,再加味精少许即可,每周2剂。


11、治疗风瘙瘾疹


赤小豆、荆芥穗等分,研为粉末,用鸡蛋清调涂患处,有较好疗效。


12、治疗脚气


赤小豆500克,大蒜50克,生姜10克(并破碎),商陆根10克。同水煮,豆烂汤成,放温,去大蒜、商陆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慢慢将汁咽尽。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赤小豆植物图


使用注意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如小孩平素吃东西较少,食欲不佳、营养欠佳、大便稀溏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如果成人体质虚弱,正服用补益作用的中药时,也不宜食用赤小豆,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忌食,阴虚津伤者慎服。


《本草纲目》故事:赤小豆善治恶疮

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说说看完中药故事的启发。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