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中药安全使用

冬病夏治三伏贴到底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6-07-15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柴蓉蓉

三伏贴是一种基于“冬病夏治”理论和“天灸”疗法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又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1.三伏贴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思想。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天灸”是指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不用艾火而使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药物经穴位吸收,循经络直达病所或周行全身,刺激经络系统对全身的调节功能,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

传统的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炙热的三天,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2016年的具体时间是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

2.三伏贴的适应症

三伏贴的适应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虚寒性疾病,如脾虚胃痛、慢性腹泻、小儿厌食、痛经、肩周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以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最好。

“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也就是说,在上述两类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大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多属于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范畴。

3.三伏贴的贴敷方法

三伏贴的最常用方法就是穴位贴敷,即将中药碾成粉后用姜汁调成膏状,然后贴敷在胸前的天突和背部的大椎、肺俞、心俞等穴位上,再用胶布固定。

图1 三伏贴的贴敷方法

冬病夏治从进入“三伏”开始,每10天贴一次,成人每次贴2-6小时,儿童酌情减少敷贴时间(4小时以内为宜),每年3-5次,连续贴3年效果最好。

4.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这属于正常反应。有些人贴后会局部起疱,这些与个人体质有关。如疱小,涂些碘伏,避免感染;如疱大,要到医院处理。一般一周后,起疱处会结痂脱落。成人贴后6-10小时内不能洗澡。胶布和药物过敏的人慎用。

图2 三伏贴贴敷后的皮肤反应

三伏贴仅适合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如果是疾病发作期,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以下九类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治疗:孕妇、月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长有疱疖者、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以及两岁以下的儿童。

一审: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

二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洪梅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