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泻的原因
Antidiarrheal drug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通常认为腹泻与胃肠道感染有关,但是腹泻也可因为非感染因素导致,如胃肠道内不吸收的高渗性食物蓄积、胃肠动力或食物形态发生改变也可发生腹泻。

二、止泻药物的种类
Antidiarrheal drug

止泻药可通过减少胃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作用。止泻药适用于剧烈腹泻或长期慢性腹泻,以防止身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消化及营养障碍。应用止泻药治疗腹泻的同时,也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如急性腹泻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甚至脱水,对于婴幼儿、体弱和老年患者可能有威胁生命的风险。因此,急性腹泻最基本的处理方式是口服补液治疗,以纠正水和电解质食物丢失,但是并不一定能缩短腹泻的病程,常常还需要止泻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常用的止泻药种类如下:

表1 常用的止泻药种类
药品分类药品名称
吸附剂药用炭、蒙脱石散(思密达)
减少胃肠动力复方苯已哌啶、洛哌丁胺(易蒙停)
收敛保护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
调整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三联活菌
其他乳酶生、考来烯胺等
三、止泻药物使用原则
Antidiarrheal drug

原则一:对症用药是关键

 感染性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病菌及毒素,此时腹泻对人体有益。因此,盲目止泻,对病情反而不利。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不宜用,尤其是在急性期,有炎症及中毒症状,如高烧、大便脓血较多时,止泻药不能减少减液体和电解质的丢失,并且可能延迟致病的细菌或病毒排出体外,尤其是儿童患者,应视为止泻剂的禁忌。

原则二:因病用药是保障

  腹泻如果是肠蠕动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应首选肠蠕动抑制剂(复方苯已哌啶、易蒙停),以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利于水分吸收而止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选择通过抑制肠黏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而起到止泻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因此不要盲目服用止泻药,应咨询专业人员意见。

原则三:病因用药是根本

止泻只是一种对症冶疗,病因治疗才是根本。因此,在对腹泻病人止泻、补液的同时,切勿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应从调整饮食人手,配合使用助消化药物,如乳酶生、胰酶片、消胆胺;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可以选择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味素、维生素B及镇静剂等;如果是甲亢、糖尿病、尿毒症引起的腹泻,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补液治疗应配合饮食治疗,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以避免由于疾病期间饮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可以预防脱水的家庭配方包括椰子水、米汤、菜汤、未加糖的新鲜果汁及未加糖的淡茶,当没有口服补液药物时,可先给予这些食品。

对于感染性腹泻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和抗原虫药,包括旅行者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但是过度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促进发生耐药,因此不建议预防使用。

原则四:合理用药是目的

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止泻药也不例外,因此合理使用止泻药是非常重要的。如若止泻剂服用过量,可引起腹胀、便秘、假性肠梗阻;感染性腹泻服用止泻剂,可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人服用止泻剂会影响肠道对细菌的排泄,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用止泻剂,能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及肠穿孔;复方樟脑酊、可待因等止泻剂内含麻醉成分,长期服用可致成瘾。

来源:武汉市中心医院撰稿 程刚英  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