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可以从母亲体内遗传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其会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和消失,容易感染传染病。为了提高宝宝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按照免疫规划及时给宝宝们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宝宝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会形成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得病,同时也可以保护少部分因疾病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的其他宝宝。因此,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宝宝健康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宝宝均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按免疫规划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宝宝疫苗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免疫程序是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和要求。

免疫程序的制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1.传染病流行情况:包括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特点、强度、周期性、影响因素、年龄发病的危险性以及对机体危害的严重程度。

2.免疫学因素:包括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如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的持久性、各种抗原同时接种到机体,机体的免疫反应与免疫应答。

3.当地实施预防接种的具体条件:如疫苗的供应能力、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受种者承受能力,以及交通和经济状况等。

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疾病谱的变化、流行规律的改变以及新型疫苗的批准上市等,会进行适宜的调整。

哪些情况下需要慎重接种疫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需要慎重接种疫苗的情况有:

1.曾经患有癫痫、抽搐、惊厥的神经系统疾患;

2.有过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

3.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血液病等,并转为慢性疾病。

对于这类小朋友,家长应该向医生详细提供孩子患病和疾病诊断治疗情况,提供宝宝接种疫苗前的身体状况,以判断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大多数疫苗的慎用征是暂时的,可以在孩子身体康复后补种。

给宝宝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给宝宝接种时,首先是医生需要核对基本的接种信息,做到“三查七对”,所有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接种疫苗。而家长们应该配合医生做好孩子的安抚,如给婴儿微笑以及温柔的身体接触,给稍大小朋友讲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说些轻松话语分散紧张情绪。按照医生要求,给孩子脱好衣服,暴露出接种部位(大腿或者胳膊)。避免接种时孩子晃动。

第二,接种疫苗时,家长一定要轻柔地固定住孩子的体位和相应的肢体关节,可用双腿安全控制住孩子,保持稳定体位,防止因孩子哭闹、挣扎造成注射部位错位。特别提醒家长,要允许孩子哭,不要强制让他勇敢,帮助孩子减轻疼痛。应及时给予孩子赞扬、拥抱和惊喜。

  
预防接种后家长们需要注意什么?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认为,孩子接种疫苗后,家长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观察孩子是否会发生罕见的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以便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询问接种医生,回家后遇到孩子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如何处理,以及正确使用退热药。确定孩子无不适后,才可离开接种现场。

第二,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或者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要给孩子进热食或哺乳。

第三,接种疫苗当天,最好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注射针眼感染。不要给孩子新的食物,以防出现过敏反应难以做出原因判断。

第四,查看预防接种证是否已预约下一次接种疫苗时间,回家后需要在日历上做好下一次带孩子接种疫苗日期的标记。

第五,留存需要咨询的电话。

哪些人是没机会接种疫苗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在实施接种疫苗过程中,为避免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异常反应,规定了接种疫苗的禁忌。

世卫组织(WHO)列为疫苗使用禁忌情况的有:

(1)免疫异常者。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以及应用皮质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一般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如不能口服脊灰糖丸,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2)急性传染病患者。

如果受种者正患有伴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传染病时,应推迟接种。

(3)既往接种疫苗后曾经
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者。

如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者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不应该继续接种同一种疫苗。

(4)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对患有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未控制的癫痫、婴儿痉挛或进行性脑病等,不应该接种含有乙脑、流脑、百日咳等抗原的疫苗。

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疫苗时,应根据孩子的健康状态判定是否可以接种。遇《中国药典》及疫苗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的禁忌,不应接种疫苗,或者推迟接种疫苗。

什么样的人群不宜接种疫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受种者只有在机体健康状态下,接种疫苗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而患有重症慢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肝肾病变、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皮肤疾病等,急性发病时不建议接种疫苗,以免加重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当病情长期稳定时,可以适度接种疫苗,如流感、肺炎等疫苗。

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患的人,往往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患有或者曾经患过癫痫、脑炎后遗症、抽搐、惊厥等病症的人,应慎重接种疫苗。

小朋友如有严重营养不良症状,接种疫苗也应慎重。因其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下降,体内蛋白质缺乏,影响抗体产生,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小婴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先天畸形、严重佝偻病、消化功能紊乱及障碍者,应暂缓疫苗接种,最好待疾病状况改善后再接种。

因病推迟接种疫苗行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免疫功能异常者、急性传染病患者、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部分疫苗不能接种。轻微生病时可不推迟疫苗接种。如果需要推迟,应由医生决定推迟时间的长短,只要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是可以继续接种的,而对于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如果各剂次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需要重新按程序接种。同时,推迟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儿童患相应疾病的风险。

病期小朋友应暂缓接种疫苗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表示,当孩子生病时,无论何种疾病都不宜接种疫苗。因为这时孩子身体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力较差,接种疫苗也不会发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反,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加重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如果孩子接种疫苗前患病,要看患的是什么疾病,如疾病急性期的发热,体温高于37.0℃,或有淋巴结肿大、肺炎、气管炎等;慢性病活动期;各种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身体不适、腹泻,剧烈呕吐等,应在疾病痊愈或者症状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疫苗。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孩子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应待孩子恢复正常大便后2周,才可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

如孩子因发热错过接种疫苗,如何补种?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表示,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特别是传染病,大多数人在发病前表现为发热。对正在发热者接种疫苗有可能出现:

(1)加重病情,如小宝宝高热不退,可能诱发高热惊厥;

(2)降低接种疫苗的效果;

(3)误将疾病的发热当成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影响以后疫苗的接种。

因此,对于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者应暂缓接种疫苗,采取退热措施,积极诊治原发疾病,热退且体温稳定或原发疾病痊愈后,再补种疫苗。如果孩子因为发热错过了接种疫苗,可以等孩子病愈后,补种疫苗。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前,应该给孩子做好体检,向接种医生告知孩子近期身体状况、是否接触过传染病人,以便接种医生根据您的介绍,筛查接种疫苗的禁忌症,预防或减少偶合症的发生。

有过敏史的个体能接种疫苗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不同的疫苗除包括不同的抗原(即使人体产生免疫应答获得抗体的成分)以外,随制备工艺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佐剂,防腐剂,以及生产过程中残留的一些成分。常用的佐剂有氢氧化铝;防腐剂有甲醛,硫柳汞,苯酚;残留成分,如生产过程为防止细菌生长使用抗生素,牛血清白蛋白,常用的有链霉素。人体可能会对疫苗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在接种某种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以后则不能再接种该疫苗。

严重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后数分钟和数小时内,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喘息、低血压、休克等,需要及时医疗救治。接种疫苗前筛检禁忌是预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很好做法。

免疫门诊医生需要通过详细问诊,排除接种疫苗禁忌证后,方可接种疫苗。如对牛奶过敏宝宝,不能服用“脊灰糖丸”;严重过敏体质的人,需要慎重接种疫苗。因此,应在医生严格筛检疫苗禁忌的情况下,酌情接种疫苗,以便做到安全接种。

宝宝如对牛奶、鸡蛋过敏,接种疫苗家长们要注意什么?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免疫规划推荐的疫苗中,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不应接受口服糖丸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因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分中含有奶粉,所以应改为不含牛奶成分的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或接种注射型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上述两种疫苗因均不含牛奶成分,仅单纯对牛奶过敏的宝宝是可以接种的。对鸡蛋中的卵清蛋白(即鸡蛋清)过敏者,禁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部分狂犬病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鸡胚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疫苗终产品中会残留痕量的卵清蛋白。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