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痛风,痛风与高尿酸是什么关系?
GOUT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产物,当在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我们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盐以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导致痛风。

我们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高尿酸血症≠痛风,它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约有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痛风。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只要稳定控制血尿酸水平,便能减少痛风发作,远离痛风。

二、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药物
GOUT

痛风急性期发作时,让人疼痛难忍,发作的部位,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要尽可能使患部保持稳定,以物理降温减轻疼痛症状。另外,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炎止痛药

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塞来昔布(西乐葆)和依托考昔等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现已成为痛风急性发作期首选推荐用药。服用时需注意:

(1)医生处方后需要及早、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

(2)避免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抗炎止痛药,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

(3)可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4)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可选用塞来昔布(西乐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抗炎作用,用药后数小时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消退。但是,这个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详细指导下服用,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中毒时可出现水样腹泻、血便、脱水和休克。

3.糖皮质激素

很多人对激素类药物有所顾忌,担心不良反应多影响身体健康。在痛风急性发作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抗炎止痛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且一般是短期治疗,根据炎症消除速度,一般使用3-7天。为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抗炎止痛药。

三、慢性痛风治疗药物
GOUT

慢性痛风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血中尿酸含量,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1)别嘌呤

别嘌呤主要是抑制尿酸的生成,需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使用期间须注意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对骨髓的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其中需要密切监测其超敏反应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甚至能导致死亡,建议用药前进行相关基因筛查。

(2)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主要是抑制尿酸的生成,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推荐剂量为 40mg 或 80mg,每日 1 次。在服用非布司他的初期,可能出现痛风发作频率增加,这是因为血尿酸浓度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可遵医嘱同时服用抗炎止痛药或秋水仙碱。

痛风急性发作期,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 mg/天)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 mg/天)与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在有效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低剂量秋水仙碱48 h内用药效果更好。

(3)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主要是促进尿酸的排泄,有肾结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禁用。成人开始剂量为每次口服 50mg,每日 1 次,早餐后服用,需要大量饮水(每天大约2000ml)。用药 1~3 周检查血尿酸浓度,3个月后检查血常规以防止出现粒细胞减少。

(4)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主要是碱化尿液,使尿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促进酸性的尿酸排泄,一般每天3次,每次1-2片。平时可以多饮用碱性的苏打水。

四、痛风的饮食注意
GOUT

1.多喝水。无禁忌的患者每天饮水量要在2000毫升以上,不建议小口喝水,最好能一口气喝300-400毫升,通过大量饮水,促进排尿,帮助尿酸排出。喝水首选苏打水,可碱化尿液,帮助尿酸排出,其次矿泉水、白开水也可以。

2.避免食用高嘌呤含量食物。包括虾、带壳的海鲜(如螃蟹、蛏子等)、红肉(牛肉、羊肉、猪肉)、肉汤、沙丁鱼、动物内脏。四季豆、青豆、豌豆,菠菜、蘑菇、麦片、鲫鱼、金枪鱼、鸡肉等嘌呤含量也很高,也要少吃。

3.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酒精虽然含嘌呤很低,但酒精能影响尿酸在体内的代谢,因此要限酒。

痛风是慢性疾病,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药物治疗和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很重要。只有做到稳控尿酸,才能远离痛风!


来源: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作者:曾慧琳 审稿专家:北京安贞医院 刘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