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出生后妈妈通过哺乳,将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干扰素和其他抗菌物质,传输到宝宝体内,为宝宝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同时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胃激素促进宝宝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激活对妊娠时出现的胎粪的清除,因此,母乳喂养一直是积极提倡的喂养方式。然而,哺乳期妇女用药后,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若连续地通过乳汁摄取药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和危害。由于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及相关代谢酶都未发育完善,所以宝宝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更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受到很多患者及家属关心,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哺乳妈妈备受关注。那么,在哺乳期,到底要不要用药,应该用什么药,用药之后对宝宝到底安不安全呢?

一、什么是哺乳期?
SUCKLING PERIOD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

二、哪些疾病需要放弃或暂停哺乳
SUCKLING PERIOD

1、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类疾病;吸毒者或酗酒者。

2、进行癌症放化疗的患者。

3、常用回奶药-溴隐亭。

三、哺乳期的药物选择
SUCKLING PERIOD

根据用药的安全性,我们将药物分为可安全使用的药物、慎用药物和禁用药物。其中,可安全使用的药物是指哺乳妈妈使用该类药物后,对乳儿的影响较小。慎用药物指该药物对婴儿可能有一定的危害,需慎重选择。禁用药物是指禁止使用的药物,如果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可安全使用的药物: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四代头孢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除外,应密切观察乳儿是否有过敏反应、腹泻等)、单一成分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局部应用的滴眼液(要注意使用方法,每次点完之后要按住内眼角一分钟以上,以免全身吸收)、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短效麻药等。

慎用药物:

甲硝唑(建议中断哺乳12-24小时)、抗真菌素药物(局部用药较安全)、磺胺类(5天之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应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一般不建议吃止痛药,如必须使用应暂停哺乳)、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等。

禁用药物:

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放化疗药物、雌激素类药物、麦角胺类、异维酸类、他汀类降脂药、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胺碘酮、锂制剂、可卡因、放射性同位素等。

四、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SUCKLING PERIOD

1、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有自愈倾向的疾病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2、尽量选择哺乳期安全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

3、哺乳期若必须使用了禁用/慎用药物,需暂停哺乳,恢复哺乳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认为经过5个半衰期左右药物基本能从体内完全清除,即可恢复哺乳(说明书标注的半衰期×5=清除时间)。

4、使用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有效疗程。尽量选择速效剂型、单方制剂,避免长效剂型,以防止药物在母体内停留时间太长。局部用药或口服给药最好,减少乳儿的吸收量。

5、服药时间最好距离下次哺乳时间4个小时以上,一般为哺乳后立刻服用,或者在宝宝最长的一轮睡眠之前服药。

6、CT、X光和核磁共振等检查不影响之后的哺乳。

7、哺乳期使用任何药物都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药学部 作者:韩盼 审稿专家:北京世纪坛医院 袁锁中